药品呈“火箭式”涨价 总理称药品不能说涨价就涨价
浏览次数:560 分类:新闻中心
药闻速览一分钟
如今药品涨价、停用的情况频繁,近期又有两个产品(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、麝香保心丸)涨价,一个产品(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)停用,关于药品涨价和停用的原因官方也给出了以下解释:
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、麝香保心丸调价的原因,都是由于原料药、原药材涨价,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增长;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停用的原因,是由于原料短缺,导致产品无法正常生产及供应。
近两年来,药品呈“火箭式”涨价
据媒体报道,价格不正常上涨的药品多达100多种,涨幅大多在3倍至10倍,有的高达几十倍乃至百倍。
“西地兰去年才几元钱一支,现在就90多元了。”“各种普药、低价药都涨价了,扑尔敏原料药报价,足足上涨了50倍。”从去年年底以来,不少医务工作人员、药店从业人员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吐槽自己亲身经历的药品涨价情况。
不仅涨价,甚至一度出现断货
如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此前发布紧缺药品询价公告称,别嘌醇片被列入“网上无法供货药品的采购”,说明该药网上无法采购,导致医院缺货或断货情况出现。
作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(ALL)不可或缺救命药的巯嘌呤,近年来也曾多次出现全国大范围缺货,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。
涨价、缺货的根本原因—原料涨价
据相关药企人士透露,很多物美价廉的药品涨价或缺货,都是由于原料被人为控制,导致无原料厂家的生产成本大增。这是近两年医药行业的一个常见现象,像异烟肼、扑尔敏等药品的原料,价格已从一公斤2千元上涨到5万元。
药品涨价的原因,还有以下几方面
1、市场调节的机制不充分
涨价药品多数具有市场容量小、竞争不充分的特点,往往临床必需,缺少替代,容易出现“以缺逼涨”的态势。
2、上游原料药垄断涨价
一些药品或者是原料药生产环节高度集中,原料药分销的渠道容易被控制,通过垄断控销来达到非法牟利的目的。
3、客观的成本因素
如人工成本投入增加、产品质量水平提高、环保投入增加,也产生了合理成本的增支,对于历史价格低的药品影响较大。
国家高度重视短缺药问题
必须切实保障基本药物、急救药等常用药的供应,对患者天天服用的常用药,特别是救命药决不能断供。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上强调,“我们常常讲‘医者仁心’,卖药也要讲良心。因为药品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,是特殊商品,不能说涨价就涨价。”
垄断、操纵药品价格,巨额罚款
针对垄断、操作药品市场价格的行为,业内一直呼吁加大侦查和罚款力度,相信如果能实行市场禁入和刑事处罚,可以进一步加强对于不法行为的威慑力。
强化药品价格常态化监管和价格执法,对不合理涨价的依法依规督促尽快纠正,必要时采取公开曝光、中止挂网等措施。
国家对于确保常用药、急救药不短缺的决心是非常坚定的。我们希望,随着更多扶持政策出台和国家定点生产工作落实,未来,廉价药、救命药能更好的保证供应,更好保障患者用药。
上一篇: 心邀生物主营业务——化合物合成定制
您好!请登录